13975984788
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CONTACT
邵阳市龙龙花鼓戏剧团
联系人:李跃龙
电话:13975984788
邮箱:2529759004@qq.com
地址:邵阳市双清路泥湾综合大楼5号
当前位置: 邵阳花鼓戏团 > 新闻资讯 >
新闻资讯
省花名伶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时间:2017-12-27 14:02 字体:[] 留言
 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立于20世纪1953年,由“十八罗汉”起步,以《双送粮》、《姑嫂忙》、《打鸟》三出小戏走向舞台,走向观众。六十年来,由小到大,由低到高,发展成为人材辈出,剧目丰富,风格清新,自成流派,全国闻名的大剧院,全国八大演现代戏的剧院之一,并曾蜚声欧美,为湖湘人民赢得荣誉。究其原因有二:一是党的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方针之正确;二是人的因素使然。正是全院编导演,音舞美和领导者们的亲密团结,形成强大合力,得以攻坚克难,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,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。
\

国家领导人王震副主席接见《三里湾》剧组演员
 
“省花”初建阶段,除导演张间、银汉光之外,演员仅有钟宜淳、梁器之、余谱成、詹仲堃、蒋啸虎、谭亦之、龚业珩、唐镜明等“十八罗汉”,不久,萧重珪、龚谷音、张建军、赵菊荣等相继调入,可算是“省花”第一代创业者。其中除萧重珪外,都是新文艺工作者,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。他们对民间花鼓戏的认识,开始不免有“低俗”之感。后经过赴朝慰问演出及全国巡演,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,“致使我们在戏剧观方面产生了质的变化,通过重新审视,认识到戏曲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壤之中……”(见蒋啸虎《花鼓人生的一些回忆》,载《亮相》189页》)。他们很快端正了对花鼓戏艺术的认识,思想上敬畏、尊重戏曲传统,行动上努力学习和继承戏曲传统,他们如饥似渴地向蔡教章、廖春山、何冬保、杨保生、王佑生、王命生等花鼓戏名老艺人,学习继承花鼓戏传统剧目,如《刘海砍樵》、《打鸟》、《山伯访友》、《小姑贤》、《讨学钱》、《蓝桥会》、《放风筝》等数十出传统戏,都是“原汁原味”地继承,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传统基础,也为剧院今后的发展创造
了重要的条件。这是第一代演员的功劳,值得大书一笔。
\
慰问矿山工人演出《小砍樵》


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。他们在长期的舞台演出实践中,一方面对所继承的传统剧目进行推陈出新;另一方面,根据政务院《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》:“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,形式简单活泼,容易反映现代生活,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所接受,应特别加以重视”的精神,积极进行现代戏的实践。相继创作排演了《姑嫂忙》、《妇女代表》、《人往高处走》、《中秋之夜》、《祥林嫂》等近、现代戏,其中,钟宜淳、梁器之合作的《姑嫂忙》,就是继承、借鉴了传统戏《磨豆腐》样式,加以现代化,唱遍了八百里洞庭,成为百万治湖民工必点的戏。梁器之、詹仲堃、梁熙和联袂演出的《中秋之夜》参加省会演反响强烈,好评如潮,荣获一等奖。

由许在民编剧、张间导演的《三里湾》,它的思想内容和表演成就,这里无须赘述,我只想展示一下这出戏的演员阵容。剧中人物众多,有糊涂涂(余谱成饰)一家,其妻常有理(钟宜淳饰)、其子铁算盘(戴清海饰);三对青春男女,则是马有义(梁熙和饰)和王玉梅(龚谷音饰)、王玉生(蒋啸虎饰)和范灵芝(龚业珩饰)、王满喜(张建军饰)和袁小俊(唐镜明饰);还有“闹革命”的一对夫妻袁天成(王明舫饰)和妻子能干婆(谭亦之饰);村支书和老村长分别由赵菊荣、胡雍林扮演。展现了强大的演员阵容,且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,他们扮演的角色,语言生动,生活气息浓厚,人物性格鲜明,真是青春气息,扑面而来。从他们的表演可以看出,是在继承花鼓戏传统的基础上,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革新,在戏曲化与现代化的结合上作了有益的探索,形成了初步的“省花风格”,就是通常说的“省花路子”。1958年全国现代戏调演,《三里湾》在京演出一炮走红,首都观众赞扬地说:“看《三里湾》就像走进了笑的天堂。”并作为现代戏成功的典型,在会上进行重点研讨。可见影响之大。可以这样认为:《三里湾》是“省花路子”奠基之作,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。他们没有在荣誉面前止步,用现在的话说是“与时俱进”。由梁器之、蒋啸虎、张建军担纲的《我的一家》、《柯山红日》等相继上演,显示了剧目题材的多样化,多方面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。

如果说第一代演员是创业者、奠基者,那么第二代演员则是继承者、发展者。到50年代后叶,一批花鼓新星冉冉升起,他(她)们以各自的代表作《打铜锣》(凌国康、李小嘉)、《送货路上》(谢晓君)《补锅》(李谷一、彭复光)、《刘海戏金蟾》(赵菊荣、叶俊武、唐钟璧)、《牛多喜坐轿》(李国文)、《喜脉案》、《为民书记》(张力功)、《桃花汛》(刘赵黔)、《羊角号与BP机羊》(任寿云)、《乾隆判婚》(田既安)、《万水千山》(李启安)、《八品官》(凌国康)等大小剧目,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,在我国戏曲舞台上,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。有的剧目或走上银幕,或飞越大洋彼岸展演。获得中央、省级的奖项,不计其数;李小嘉和刘赵黔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民代表,是“省花”艺术上的再度辉煌。

新陈代谢,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。培养艺术人材亦是如此。从科班和戏校的经验看,大体上十年要出现一代新人。“省花”领导是遵循这一规律的。第三代演员如谢晓君、周回生、龙兰湘、李左、邢险峰、陈士铮、童卫、黄卓、严乐禅;第四代演员李鸣、宋谷、叶红、黄涓涓、张小虎等,他们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衣钵,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,各显身手。周回生主演的《老表轶事》,刻划老表这一老知识分子形象,其表演入木三分,堪称典型,赢得国家精品工程的殊荣;谢晓君在《八品官》中,塑造真实生动的桂英形象之后,新近又在《作田汉子也风流》中扮演王金花、《潇湘红叶》中扮演周红叶。前者为农村富户,后者是下岗工人;前者性格张扬泼辣,后者性情沉静温和,她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两个不同个性角色的塑造,演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,艺术感染力强烈。邢险峰扮演《羊角号与BP机》女主角木香,以喜剧的手法,把一个少数民族少女的爽朗纯真,演得十分生动,招人喜爱。李左与李鸣主演的《阿弥石》,用他们对人物的理解和细腻的表演,展现了30年代在封闭状态下的古镇风情,以及青年一代的苦闷、燥动与追求。陈士铮、童卫、黄卓在《喜脉案》中,都有出色的表现。宋谷在《乡里警察》中扮演青年警察,可说是初露头角,《走进阳光》中的宋云剑,其表演则渐显成熟。李左与叶红合演的《刘海戏金蟾》,再一次登上国际舞台,给北欧瑞典、丹麦两个国家,送去了我国古典戏曲之美,其艺术魅力,外国友人无不为之倾倒。

\
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接见《亮相》剧组演员


以上走马观花,简述“省花“六十年来四代演员的艺术成就,由于篇幅所限,只能举例言之,无法求全,大家定能理解。

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。“省花”四代演员,既是代代传承,又是各领风骚。每一代演员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,为花鼓戏艺术大厦添砖加瓦,无论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,抑或现代戏的创造,无不凝聚着演员们的心血和智慧(当然也包括与他们密不可分的编、导、音、美各类艺术人员)。从而促进了花鼓戏艺术的不断发展,建设起“省花”这一辉煌的艺术殿堂。

“省花”的领导们具有文化积累、文化建设的观念,2013年剧院六十大庆时,出版了数十万字的纪念集《亮相》,全方位地记录了剧院各类艺术人员的业绩。今天又着手编辑、出版《省花名伶》一书,我想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:一是撰写了数十位建院以来四代名演员的传略,真实地反映了他(她)们从艺的历程和所作的奉献,从中揭示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:无论一个剧种或一个剧院团,要想繁荣昌盛,必须坚持人才战略,只有“薪火相传“,才能”生生不息“。笔者高兴地看到,他们第五代演员正在形成之中,如刘宏、林新露、刘哲、罗勇、罗宁、夏思娓、张丹等,可谓后继有人。只有这样,我们花鼓戏艺术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,而不致衰落。第二,这本书的印行,无疑对健在的或去世的演员们,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慰藉。其三,这也是“护遗”的重要举措,为日后编修《湖南花鼓戏史》,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史料。可说是利在当代,功在千秋。

分享到:

关键词:邵阳市花鼓演艺有限公司,邵阳演出,邵阳花鼓戏,三湘花鼓

版权所有:邵阳市龙龙花鼓戏剧团
地址:邵阳市双清路泥湾综合大楼5号    技术支持:李跃龙